通知公告

“都市农业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共探都市农业发展新路径

9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联合相关机构主办的“都市农业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圆满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都市农业前沿理论、实践创新与未来趋势,汇聚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代表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论坛、学术研讨与实地调研,搭建起跨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为都市农业赋能城乡融合、助力农业现代化凝聚共识、贡献方案。

开幕式:锚定战略价值,擘画发展蓝图

9月20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如期举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施建春主持开幕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沈晓晖、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分别致辞。

沈晓晖指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为使命,将都市农业作为核心方向,聚焦特色种源、智能制造、绿色生态三大“新赛道”,加快智慧农业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助力上海打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王晓霞强调,上海作为超大城市,都市农业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服务城市、带动乡村,探索“生产保障+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的融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杜志雄从城乡人口变迁切入,提出都市农业需从“生存农业”转向“品质农业”,更好满足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生态空间、休闲体验的需求,助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

 

主旨报告与分论坛:多元视角解析都市农业发展

此次研讨会主要包括主旨报告和分论坛(圆桌论坛、学术论坛)两个部分。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研究员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城市区域粮食系统项目专家Carmen Zuleta Ferrari特意为此次研讨会作了视频报告,从全球视野剖析了城市粮食系统的构建与优化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以“城乡人口变迁与都市农业发展”为题,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都市农业的影响,提出现代都市农业应向城市内部(屋顶农场)与市域范围延伸,挖掘“平急两用”价值;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方志权分享了分享上海40余年都市农业发展经验,提出“5高1强”目标,建议上海都市农业学习荷兰科技转化、日本六次产业经验,打造农业科技“尖刀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战略规划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柟从食物系统与城乡融合视角,分析全球食物危机与科技化、生态化趋势,分享成都“15-30分钟新鲜食物半径”实践。

内蒙古大学教授钱贵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副研究员陈丽娜、中农畅想(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超等专家学者也分别从都市农业创新趋势、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都市农业三产融合、智能温室发展等角度作了精彩报告,为参会人员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

 

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方志权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研究员王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凌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亢志华,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上海农商银行行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分院副院长蒋光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施海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莉侠等专家,围绕都市农业的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科技赋能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的多维路径与实践方案。

学术论坛环节,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农经室主任马佳研究员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钟群英研究员和江南大学谢玉梅教授担任评论嘉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庞经滔、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彭乐威、吉林大学王博涵、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李保凯、云南农业大学庞俊龙等学者分别就都市农业的典型案例、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规划设计、农业利益分配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学术汇报与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激发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学术活力。

调研活动:实地考察都市农业发展典型模式

9月21日,参会人员前往上海市青浦区开展调研活动,实地考察青浦区练塘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东厍村,深入了解当地乡村产业运营模式和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等,通过现场观摩与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都市农业发展实践的理解与认知。

本次“都市农业与未来发展”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都市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会议通过思想碰撞与实践探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