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最新版《统计年鉴》出版
粮农组织发布2013年版《统计年鉴》,再度揭示了农业对全球气候变暖、饥饿和营养不良趋势及世界粮食生产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基础状况的影响。
《统计年鉴》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之后的十年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每年增长1.6%,2010年达到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相当于所有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在农业的不同部门中,畜牧活动和化肥的使用是最大的排放源。
2010-2012年,营养不足人口接近8.7亿,占世界人口的12.5%,他们绝大多数(8.52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过去50年来,全球作物生产已经扩大了三倍,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作物集约化。全球人均粮食供应量从20世纪60年代初大约2200千卡/日提高到2009年的2800千卡/日。欧洲目前人均粮食供应量为3370千卡/日,为世界最高。谷物是供人类食用的最重要粮食来源,在每年生产的23亿吨谷物中,用于人类消费为10亿吨,用于动物饲料为7.5亿吨。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十年增长放缓之后,全球用于农业研发的公共支出稳步提升,由2000年的26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17亿美元。增长的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占了其中的近一半。其他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巴西、伊朗、尼日利亚和俄罗斯,农业研发方面的公共支出也明显增加。然而,许多较小的和技术较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存在的众多负面发展情况。此外,由于农产品价格高涨,农业部门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恢复力。2010年,在总体GDP增长1%的情况下,世界范围的农业附加值提高了4%。
http://www.fao.org/docrep/018/i3107e/i3107e.PDF
(责任编辑:士心)